第148章 一杯酒(2 / 2)
史俊贤闻言,心中一动。 他低头应道:“皇上英明,臣定当全力配合。”他的声音平稳而得体,但眼中却闪过一丝精光,显然已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。
李牧和粗声道:“皇上,臣定会选一些北熊军团的好苗子送入学院,绝不辜负皇上的期望!”他的语气豪迈,但眼中却带着一丝不甘,似乎对交出兵权的隐忧依然挥之不去。赵武陵则轻声道:“臣亦会遵从皇上的安排,尽力而为。”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温润的笑意,但眼中却藏着一抹复杂的神色,显然也在思考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。
皇帝哈哈一笑,举起酒杯:“来,诸位爱卿,朕再敬你们一杯。”他一饮而尽,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。众将领见状,也纷纷举杯回应,酒杯碰撞的声音在殿内回荡,气氛似乎又恢复了几分融洽。然而,这份融洽之下,却隐藏着更为复杂的情绪。史俊贤低头看着杯中的酒液,心中暗道:“战争学院不过是个开始,皇上真正的目的,恐怕远不止于此。”
平南王史俊贤从太和殿的宴会归来,已是深夜。马车在寂静的街道上缓缓行驶,车轮碾过石板路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。史俊贤坐在车内,闭目养神,但他的内心却远未平静。宴会上皇帝赵恺渚的一席话,尤其是那句“新的打算”和关于战争学院的提议,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,让他无法释怀。
回到平南王府,府门前的灯笼在夜风中微微摇曳,投下昏黄的光影。史俊贤下车后,挥手示意仆从退下,径直走向书房。书房内,烛火通明,书架上摆满了兵法典籍和地图,墙上挂着一幅他年轻时征战南疆的地图,上面标注着他曾经攻下的城池。史俊贤坐在书桌前,手指轻轻摩挲着一枚玉佩,玉佩上刻着“忠义”二字,这是他年轻时皇帝赐予的信物,如今却成了他心中的一块重石。
“皇上今日的举动,绝非偶然。”史俊贤心中暗道,他放下玉佩,站起身,走到窗前,推开窗户。夜风吹进,带来一丝凉意,窗外的月光洒在庭院中,假山流水在月光下显得宁静而幽深。他望着这片熟悉的景致,心中却波澜起伏。皇帝先是提起叛将张义的故事,又以“休息”之言试探他们的反应,最后抛出战争学院的计划,这一系列举动,分明是精心设计,步步为营。
史俊贤回想起宴会上的情景。皇帝赵恺渚端坐在龙椅上,目光深邃,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,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。他提到张义叛乱的典故,分明是想震慑他们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;而那句“诸位将军也该休息”,看似温和,却暗藏杀机。至于战争学院,更是皇帝削弱他们兵权的第一步棋。史俊贤低头沉思,心中暗道:“皇上这一手,果然高明。先以典故震慑人心,再以温和之词试探我们的态度,无论我们如何表态,都已落入他的节奏。”
他转身回到书桌前,提起笔,在纸上写下几个字:“顺势而为,暗中筹谋。”他盯着这几个字,眼中闪过一丝坚定。 唯有表面上顺从,参与战争学院的筹备,同时暗中保护自己的利益,寻找盟友,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“李牧和、赵武陵……”史俊贤轻声念出这两个名字,他们在宴会上虽也表态顺从,但眼中分明带着不甘和犹豫。或许,他们可以成为自己的盟友。他决定,次日便派人试探两人的态度,看看他们是否愿意联手应对皇帝的计划。
史俊贤放下笔,靠在椅背上,闭目沉思。他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岁月,那时他率领军队南征北战,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,皇帝亲手赐他玉佩,称他为“国之栋梁”。如今,天下太平,他却要面临兵权被削的局面,不禁感到一阵悲凉。“伴君如伴虎,古人诚不欺我。”他叹了口气,心中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。
夜深了,书房内的烛火渐渐熄灭,史俊贤躺在床上,辗转反侧,难以入眠。
次日清晨,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北熊军团的府邸上,府门前的石狮子在晨光中显得威武而庄严。李牧和早早起床,穿着一身便装,站在庭院中,望着远处的天空,心中却是一片阴霾。昨夜的宴会结束后,他回到府中,整夜未眠,皇帝的话语在他耳边回响,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李牧和是一个直爽的将领,习惯了沙场上的刀光剑影,但面对朝堂上的权谋机变,他却感到力不从心。他紧握双拳,眼中闪过一丝不甘,低声自语道:“皇上这是要卸磨杀驴啊。”他为国家征战多年,北熊军团是他一手带出来的精锐,如今却要交出兵权,这让他难以接受。
他转身走进书房,书房内摆放着一些兵法书籍和地图,但李牧和此刻却无心翻阅。他坐在椅子上,闭目沉思,试图理清头绪。“北熊军团是我一手带出来的,兄弟们对我忠心耿耿,若是交出兵权,他们的命运将如何?”